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文 / 吳黨,所宗


認識廖秋萍小姐,是在德國的那一年。她出眾的氣質,在群眾之中相當亮眼。很有緣的,我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考進了她已在任職的交響樂團,成了同事。自此,我們有了更多互動的機會,其中也包括享用了她精心準備的美味沙拉,以及旁聽了她教授的幾堂提琴課。


在德國教育紮紮實實地訓練之下,秋萍對待音樂的態度格外謹慎,正因如此,數次試圖說服她趕緊開場昭告鄉親父老已「學成歸國」的音樂會,立即被「秒殺」回拒!理由無他,秋萍自認為琢磨的仍不夠純熟,尚且無法登上音樂殿堂。回國後尚未覓尋到合適的鋼琴夥伴,也是原因之一。

 

身兼好友與經紀人,耐著性子等待,總算盼到我的同門 - 遠在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擔任伴奏老師的李亞恩小姐放寒假返台過年,說什麼也要把這兩位音樂家兜在一塊,介紹彼此認識。


我見他們聊的來,應能合作愉快,於是乎當下就把音樂會曲目給列出來 - 定要演奏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César Franck Violin Sonata)- 這是我身為本場音樂會企劃執行者的唯一要求。


不過,小提琴的作品何其多,為何偏偏醉心於這套曲子?這首奏鳴曲以意象式的旋律展開,簡單的音符卻深刻地表現出莫名的淡淡哀愁,如訴說心事似的,一句一句緩緩地引領著聽眾繼續進入它的內心世界,宛若走入一幅彩繪黃昏的畫作中,雖是單一黃色,卻擁有變化莫測的細膩與豐富。小提琴拉奏著長音,極優雅地將情緒層層堆疊,鋼琴以豐富飽滿的和弦支撐著,雖然第一樂章恬靜地結束,靜謐中卻有股說不出的力量。


我想起了法國作曲家杜巴克(Henri Duparc)的聲樂曲〈旅行之邀約〉(L'invitation au voyage)中,也運用了張力與色彩來描繪著落日餘暉灑在原野、運河與城市的一抹感覺 — 「那邊,一切是寧靜、美好、豐盈、平和及愉悅(Là, tout nést qu'ordre et beauté, Lexe, calme, et volupté)」。


迥異於前,第二樂章熱情而奔騰,十分悠揚,最後在暢快的動感中結束。接著,又是另種景致,法朗克在第三樂章給了小提琴釋放溫潤、醇美的空間,每個音符語重心長傾訴著深情,句句扣人心弦。

 

第四樂章是最如歌似的樂章,正如先前提及的畫作般,夕陽(鋼琴)輝煌燦爛照射平靜水面(小提琴)而反射出波光粼粼(如圖),纏綿又勻稱地一唱、一和,旋律甜美地交織呼應,渾然一體,缺一不可。整個樂章充滿著既深邃又波濤彭派的音樂張力,最終在空中如煙火般地綻放開來。


所以,鋼琴在這套作品中,絕對不是扮演「伴奏」的角色,正確的說,這是「為了小提琴與鋼琴」譜寫的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意即,兩樣樂器同等重要,演奏的份量相當,我很高興李亞恩小姐願意回台灣擔任這吃重的角色。當然,這類組合的作品不勝枚舉,只不過在台灣,我們常俗稱幫器樂彈鋼琴者為「伴奏」,感覺被貶了一級,無形中也造成主修鋼琴的學生覺得沒法彈獨奏的人,才去彈伴奏。所幸,這幾年觀念被扭轉,「鋼琴『伴奏』」逐漸成為音樂系的「顯學」。


話題扯遠了。這套奏鳴曲為何如此讓我深深著迷?我從聆聽中感受到其觸動人心的樂句,色彩與光影細膩變化的風格,舖成出浪漫樂派重視的個人深厚情感,非常強烈。旋律沒有黏膩的「浪漫」情懷,法朗克賦予的是流露著溫柔又狂野的多情世界,充滿詩意綺想的音樂風貌。


我很期待並樂見廖秋萍和李亞恩的合作演出,也誠摯地邀請您一起來傾聽。


演出時間:2010年8月31日(二)19:30

演出地點:高雄市音樂館

購票請洽:年代售票系統

照片提供:黃毓棻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