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 20年生命淬煉新作《入夜山嵐》 0323新聞發佈
2008轟轟烈烈完成「雲腳台灣」,邁入第二十一個年頭的優人神鼓,今年推出《入夜山嵐》,將20年來的山中傳奇凝煉成舞台詩篇,以大地的雄渾能量鍛造出生命風景,巧妙的帶進都市中的劇院。這部集結擊鼓、舞鑼、神聖舞蹈、武術、絲竹音樂、詩詞吟誦等豐富表演內容於一身,並且雲集劇場與奧斯卡服裝美學大師葉錦添等人共同打造的經典,是2009首度舉辦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台灣唯一當代表演藝術團體代表,與世界經典級的藝術團隊,同台較勁,剛在台北開出全滿的票房。繼去年在高雄衛武營戶外演出《聽海之心》之心後,要將這部醞釀創作長達20年、集優人藝術精華大成的作品,於4月10日、4月11日在高雄至德堂,與久違的南部觀眾見面。
蘊釀 創作 粹煉 二十年
對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與音樂總監黃誌群來說「入夜山嵐」幾乎是二十年前一踏上山,就開始創作的作品。廿年來跟這座山朝夕相處,訓練、生活。有了這座山,他們才得以創作,甚至「優」才得以存在。從創團第一天開始,就與山同在。回望荒涼的開墾,必須自己擔水、開路、搭帳篷、蓋排練場、在大雨過後的泥濘中洗帳篷、作訓練--- 真是「篳路藍縷」!但是,山卻給了優人寬闊的胸襟和意境,訓練了每個人內在堅強的力量。山的環境,讓他們行走在顛簸不平的道路上,看似艱辛、困難,甚至流血流汗,可是,最後竟然如此回甘!也因為一切已然沉澱,因此即將呈現出來的新作不見辛酸血淚,卻是二十年來不變的山的晨昏、天候與聲音的描繪,是一幅幅恬靜的山水詩畫。
鑼鼓 蕭笙 提琴 揚琴 胡琴 競奏 與自然共舞 豐富的劇場視聽感受
這次作品的音樂將如同《聽海之心》一樣,以純粹的形式—沒有故事線,抽象方式來繪景寫意。從擊鼓創作出發的黃誌群,又回到音樂為主軸的創作思考,不同於《聽海之心》全然地以鑼鼓節奏為主體,《入夜山嵐》當中笛子、大提琴、笙、揚琴、胡琴…等中西樂器之悠揚的旋律,將會與優人擅長的鑼鼓融為一體,共同編織出一場音樂與自然的交響詩篇。在肢體部份,或許因為「山」之於優人宛若母親,是能量與生命力的源頭,擁有溫柔與堅強兼具的形象,柔可克剛的「太極」,以及劇團深耕多年的「神聖舞蹈」,便成了主要的素材。劇團更邀請葉錦添與林克華重新打造優人身影與山水般的劇場詩境,在動與靜,聲響與沉寂之間,再度帶給觀眾最不凡的寧靜與感動,浸沉於山的聲音、山的晨昏與山的四季中。
奧斯卡服裝美術大師葉錦添與亞洲舞台燈光大師 林克華 打造 山水詩境劇場
葉錦添剛剛完成的戲服,如同蜿延如長卷的神秘故事集,也是清逸俐落的詩篇。這次葉錦添所用的顏色,都是很淡的,例如:粉紅、粉藍、粉綠等顏色;想傳達給觀眾的,就是山上的顏色,猶如早晨的山、樹梢上,葉子上露水的反光的淡彩。還用了比較多的純棉,希望是沒有人的經歷,單純只是東西本身,是一種輕柔的感覺。葉錦添覺得:「優人最好看的地方,是他們所表現出的那股單純;他們在追求一股很單純的力量──不斷重複訴說一些故事,透過故事,傳達出這股單純的力量。單純,並不容易呈現,必須真的有力量,才能感動人。」
《入夜山嵐》,購票或節目資訊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優人神鼓:02-29388188。
**其他新聞露出**
2009-03-23 自立晚報
2009-03-23 中央日報
2009-03-23 聯合新聞網
2009-03-23 中時電子報
2009-03-24 自由時報
2009-03-23 大紀元
2009-03-2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文教新聞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有表演的地方就有我們
文/林佩蓉
「有表演的地方就有我們」,就像這群年輕人對自己的期許一般,三年了,也許在下課空檔聯絡記者,也許在大白天騎著摩托車擺放DM,也許是在演出現場服務觀眾,在劇場的裡頭與外頭穿梭的身影,憑著一個簡單的理念讓我們堅持著。
我們將「行銷平台」視為一個充滿創意及具實驗性的資源整合平台,也以此概念重新詮釋藝文行銷工具的開發與執行,以每週發送的電子報、常態性的電台藝文節目及月訊為媒介、建立「高雄地區藝文媒體平台」,並輔以關係行銷策略,加上一般性藝文行銷工具(包括DM、海報、廣告等),建構高雄市的藝文行銷管道。基於資源共享與創造價值的觀念,與地方廣播媒體、社區、誠品書店、藝文咖啡館、網路資源等,建構「藝文媒體通路平台」,並積極蒐羅高雄地區的藝文訊息、活動與公共議題,建立藝文資訊來源的管道與藝文資訊的內容,做為高雄藝文資訊的發送與觀眾開發的工具。其中,更希望透過平台的加工與再生產,將團隊藝文訊息或高雄藝文訊息創新成一個具有內容品質的資訊,且具有知識性、體驗性和美感性。
由於藝文行銷與一般商品行銷有著極大的不同點,一般商品行銷可以透過大眾化的宣傳廣告,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然而藝術的消費性滿足主要是透過「體驗」而獲得。因此,對於本平台的思考觀點而言,一般的訊息發布(如:DM、新聞稿、廣告)對於觀眾僅具有提醒與告知的功能,至於如何包裝一套原有的訊息,使之成為具有體驗性、知識性的資訊,進而提高觀眾觀賞的慾望與動力,為本平台創造資訊所重視的。今年,我們除了盡可能創造與開發高雄地區的「藝文媒體平台」與「藝文關係平台」之外,並將投入更大的資源於「藝文通路平台」的創造與維護,透過去年度執行團隊的經驗以及本會各位表演藝術界的老師共同創造,以期能提供更符合具有在地特色(溫馨、感性)與各表演訊息特色的高雄藝文平台。
面對2009,表演藝術環境會充滿著更多挑戰,平台立足於過去累積的基礎,在未來一年積極橫向拓展新通路、開發新觀眾,也透過縱向深度推廣與維繫既有觀眾的關係。另外,期待藉由加深通路、觀眾與團隊三者的關係來維持藝文人口的消費行為,主動集合平台合作團隊與公部門及企業尋求合作機會,進行長期且具深度的行銷推廣,三者的關係逐漸強化後,也更能與團隊共同規劃出有效的在地行銷計畫,演出結束後,更進一步將市場分析及建議回饋給團隊,透過平台經驗轉移,進而吸引更多元的表演團隊共同來活絡高雄的表演環境。
這幾年下來,對於「平台」已經產生一股濃厚的革命情感,我們很幸運地擁有許多支持相同理念的夥伴,一同為推廣表演藝術而努力。我們期許用「主動出擊,深度推廣」的態度,擴大藝文團隊與觀眾群的接觸,持續地深化高雄地區的表演藝術環境,也期待藉由平台的努力能夠促進高雄表演藝術環境的成熟,減少表演團隊在巡迴演出的負擔,而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藝術創作上。
歡迎各界好友給予平台建議,您的建議是我們持續進步的寶貴動力,感恩。
「有表演的地方就有我們」,就像這群年輕人對自己的期許一般,三年了,也許在下課空檔聯絡記者,也許在大白天騎著摩托車擺放DM,也許是在演出現場服務觀眾,在劇場的裡頭與外頭穿梭的身影,憑著一個簡單的理念讓我們堅持著。
我們將「行銷平台」視為一個充滿創意及具實驗性的資源整合平台,也以此概念重新詮釋藝文行銷工具的開發與執行,以每週發送的電子報、常態性的電台藝文節目及月訊為媒介、建立「高雄地區藝文媒體平台」,並輔以關係行銷策略,加上一般性藝文行銷工具(包括DM、海報、廣告等),建構高雄市的藝文行銷管道。基於資源共享與創造價值的觀念,與地方廣播媒體、社區、誠品書店、藝文咖啡館、網路資源等,建構「藝文媒體通路平台」,並積極蒐羅高雄地區的藝文訊息、活動與公共議題,建立藝文資訊來源的管道與藝文資訊的內容,做為高雄藝文資訊的發送與觀眾開發的工具。其中,更希望透過平台的加工與再生產,將團隊藝文訊息或高雄藝文訊息創新成一個具有內容品質的資訊,且具有知識性、體驗性和美感性。
由於藝文行銷與一般商品行銷有著極大的不同點,一般商品行銷可以透過大眾化的宣傳廣告,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然而藝術的消費性滿足主要是透過「體驗」而獲得。因此,對於本平台的思考觀點而言,一般的訊息發布(如:DM、新聞稿、廣告)對於觀眾僅具有提醒與告知的功能,至於如何包裝一套原有的訊息,使之成為具有體驗性、知識性的資訊,進而提高觀眾觀賞的慾望與動力,為本平台創造資訊所重視的。今年,我們除了盡可能創造與開發高雄地區的「藝文媒體平台」與「藝文關係平台」之外,並將投入更大的資源於「藝文通路平台」的創造與維護,透過去年度執行團隊的經驗以及本會各位表演藝術界的老師共同創造,以期能提供更符合具有在地特色(溫馨、感性)與各表演訊息特色的高雄藝文平台。
面對2009,表演藝術環境會充滿著更多挑戰,平台立足於過去累積的基礎,在未來一年積極橫向拓展新通路、開發新觀眾,也透過縱向深度推廣與維繫既有觀眾的關係。另外,期待藉由加深通路、觀眾與團隊三者的關係來維持藝文人口的消費行為,主動集合平台合作團隊與公部門及企業尋求合作機會,進行長期且具深度的行銷推廣,三者的關係逐漸強化後,也更能與團隊共同規劃出有效的在地行銷計畫,演出結束後,更進一步將市場分析及建議回饋給團隊,透過平台經驗轉移,進而吸引更多元的表演團隊共同來活絡高雄的表演環境。
這幾年下來,對於「平台」已經產生一股濃厚的革命情感,我們很幸運地擁有許多支持相同理念的夥伴,一同為推廣表演藝術而努力。我們期許用「主動出擊,深度推廣」的態度,擴大藝文團隊與觀眾群的接觸,持續地深化高雄地區的表演藝術環境,也期待藉由平台的努力能夠促進高雄表演藝術環境的成熟,減少表演團隊在巡迴演出的負擔,而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藝術創作上。
歡迎各界好友給予平台建議,您的建議是我們持續進步的寶貴動力,感恩。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蘭陵三十《貓的天堂》4/4、5 @ 高雄
引爆台灣三十年的劇場創新,蘭陵劇坊的一小步,華人現代劇場的一大步。
每一齣戲,都是一個突破的印記
蘭陵劇坊是台灣第一個創意實驗室。在匱乏年代裡,一大群對戲劇狂熱的年輕人,乙烯首的熱情,集體的創造力,開啟台灣一整個創意世代,經由戲劇豐富台灣人文創意。
聲音與肢體的破格演出
靈感來自於法國文豪佐拉的同名文學作品,《貓的天堂》於一九八○年的蘭陵劇坊首演,實驗式的挑戰思惟,成為劇場界的辛辣話題。劇中以非文字語言的實驗, 大膽結合強烈的舞蹈肢體,幾乎無動不舞,近似舞劇,表達一個貓的故事。人扮演的貓群社會,舞台上時而慵懶又靜悄,時而劍拔弩張, 是一齣嘗試打破劇本,即興表演語言、肢體和劇場空間的戲碼。《貓的天堂》一直都是戲劇界人體模仿的最佳範本。
一個以貓的情感遭遇為主題的戲,沒有言語,竟能透過身體的動作勾劃出人性的思維色彩,母寧是實驗劇的極致。~詩人 楊牧
《貓的天堂》突破性的給予「語言」一種確定的舞台作用,真是令人佩服。~ 藝術家 蔣勳
蘭陵劇坊的「貓的天堂」,是一齣用非文字語言為主來表達一個貓的故事的實驗。它不用卡通中動物說人話、或寓言故事劇中將動物擬人化的辦法,而由演員先用舞蹈化的動作去模仿貓的「爬行」,加上對貓的叫聲的直接模仿,等貓的意象被觀眾接受後,再部分模擬「人性」的動作,將貓、人的世界作意念上的結合。由於人們雖不真懂貓的語言,但平常聽多了、看多了,對於表事情緒的較單純的「貓語」--包括聲音與身體動作,大致了解。這些簡單的貓語便是這個戲用來傳達的基本語言;所以,全劇的語言以此為基調,是一齣嘗試打破劇本,即興表演語言、肢體和劇場空間的戲碼。
本戲中也有真正的「人」。那麼,這些人說甚麼話呢?當然也可以說國語。可是如此一來,非但使全劇陷入「通俗化」,失去新鮮、實驗的特性;更大的損失是將因此失去人、貓世界的合一性以及經由此合一性所要傳達的意念。換句話說,本戲中人的文字語言的處理都十分具有最大的實驗性,也是最難的部分。
在當代西方劇場的實驗中,曾有人試用人類無特定意義的聲音,配合身體的動作,來構成一次演出。「貓的天堂」中人的部分也有做出類似的嘗試,貓語和人語的結合創造性很大,增加了當時演出者的困難度,在當時是非常有趣及富含意義,話題性十足的實驗戲劇。蘭陵三十籌委會選擇在三十周年,重演這齣當時膾炙人口的實驗劇碼,欲讓觀眾重溫三十年前「蘭陵劇坊」的實驗精神,相信在三十年後,「貓的天堂」仍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演出時間:3/22(日) 19:30
演出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票價:200/400/600/800元
劇團網址
前往購票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金枝演社《浮浪貢開花part3-勿忘影中人》6/20、21 @ 高雄

「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金枝演社創團15年,以人親土親的創作特色,開創出源於台灣傳統的創新美學風格。尤其長年汲取民間戲劇「胡撇仔戲」養分,所建立的台灣劇場獨特敘事美學,以通俗親近的戲劇形式,展現活潑多元的創作新意,並傳達深刻的土地人文之美學觀點。
分別在2006、2007年首演的《浮浪貢開花》、《浮浪貢開花Part 2》,即為融會金枝逾十年發展熟成的胡撇仔美學風格集大成之作。以五、六○年代的台灣社會為背景,道地「台式喜劇」的奔放演出,席捲老中青三代觀眾,贏得無數的歡笑與感動;更是金枝創團以來的全新嘗試,以原班角色人物,創作新編故事體裁,猶如「單元劇集」的舞台系列劇作。
2009年,金枝將持續創作《浮浪貢開花Part 3》,同一組角色人物,新的故事情境,藉著主角阿才這位流浪者的步履,繼續書寫台灣常民生活篇章,找回每個人心靈故鄉的生動記憶。
同時,美學形式方面,則將以胡撇仔美學為本,開拓和精深「台式音樂歌舞劇」的表現風格。有別於前兩集皆使用經典通俗老歌的音樂,將嘗試與本土音樂創作人合作,為作品量身訂做歌曲和音樂,並由通俗當中找到打動人心的力量。
劇情介紹
離鄉多年的浮浪貢阿才,過著四處漂流浪蕩的日子。某日,阿才在港口邊遇到一對因父母反對而被迫分開的愛侶——國強和阿秀。國強希望女友阿秀隨他私奔,但阿秀卻無法割捨年邁病痛的父親,國強因此傷心欲絕,遠赴他地唸書,聲明不再回來。阿才見到阿秀的傷心狀,可是仍不願離開父親的決心,也勾起了他的思鄉心事。
當晚,阿才夢到TACO叔叔病危,無法遏制對親人的掛念,阿才急急忙忙趕回家去。TACO叔叔剛好染上感冒,阿才卻誤以為惡夢成真,緊張得就為TACO叔叔辦起後事來了。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才明白是烏龍一場。親人們認為阿才已經老大不小,卻還如此不成熟,根本原因應該在「沒結婚」這回事。於是老鄰居必仔就一腔熱情的當起介紹人,替阿才張羅起相親的安排了。沒想到讓阿才充滿期待的相親,對象卻是一位阿才在旅途中認識的旅社服務員,而且早就已婚。對方一見到阿才是舊識,立刻哭訴起和老公吵架、負氣來相親的過程。TACO叔叔、必仔見情勢尷尬,一一溜走,獨留阿才鬱悶陪伴女子。深夜,阿才帶著女子和其丈夫回到小酒館,從餐廳叫來盛大筵席,讓兩人和好如初,還安排旅行社派人接她們夫妻倆,出外旅遊度二次蜜月。這些花費,阿才全叫人找TACO叔叔買單。TACO叔叔氣不過好心反成呂洞賓,向阿才理論,愛將阿姨也指責阿才太過分。但阿才也有滿肚子委屈,歪理頻頻回罵TACO叔叔。TACO叔叔氣得差點要和阿才打起來,轉念一想,又萬分灰心,自行回房去了。妹妹玉蘭義正詞嚴指出阿才的不是,阿才無言以對,天未明,就悄悄離家去了。漫無目的流浪的阿才,再次巧遇阿秀,得知阿秀在山邊一座舊礦坑的老旅店裡工作,阿才隨阿秀前去,竟被旅店的美麗老闆娘百合吸引,自告奮勇留在旅店幫忙維修打雜。
樸素老舊的旅店因為難敵週遭新興的商店,其實業務並不好。但店裡長期住著幾位年老無依靠的老礦工,阿秀的父親也是其中之ㄧ。百合非常照顧這幾位老人,阿才也和他們成為好友,常聽阿秀父親談起當年採金盛況、繁華景象,和礦工的生活。阿才彷彿身歷其境一般,說演逗唱,讓旅店的客人以及老礦工們非常開心。
國強因為過分思念阿秀,無心唸書而被退學,又跑回山城找阿秀。而原來百合正是國強的姐姐,本來期待國強能接管家族旅店,重新振興,但國強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阿秀打算聽從父親的話,嫁給一位家境小康的男士,因此對國強的痴纏不予理會,任性的國強因而惹出一堆事端。為了不讓百合煩惱,阿才當然義不容辭的跳出來主持大局,只是收不到什麼效果。阿秀最後還是忍不住自己對國強的真心,坦承向父親告白並懇求原諒。老人卻表示,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掌握在他們這些年輕人手上,老人並不在意金錢,只希望女兒幸福快樂。
國強握住阿秀交託的雙手,彷彿一時間也成長為男子漢了。
得知阿才在此打工的妹妹玉蘭前來探視。阿才決心向百合告白,於此同時,百合正也打算向阿才一吐衷情。陶醉在戀愛美夢裡的阿才,完全表錯情、會錯意,直到老人們看不下去,出面打岔,一語點醒夢中人,阿才方才明白,原來百合已下定決心結束旅店營業,和一位傾慕自己多年的知心男士共組家庭。
失意的阿才帶著一貫苦澀的堅強,祝福百合並默默離去。在妹妹不捨的眼淚中,天性樂觀的他,仍然調整好步伐,繼續流浪下去……。
演出時間:6/20(六)19:30、6/21(日)14:30
演出地點:中山大學逸仙館
演出票價:300/500/700/900/1100
前往購票
兩廳院售票系統訂票優惠:高雄表演藝術行銷平台之友85折訂票編號 GBT2009KHM
金枝演社「浮浪貢樂生活」專案
◎憑演出票券,七、八月份免費報名一場【伯朗講堂】
◎於演出現場填寫觀眾問卷即可參與抽獎,有機會獲得以本土果實細火醞釀的【在欉紅】經典手工果醬一罐(市價320/罐)。
◎憑演出票券,可免費報名八月份【浮浪貢私房行程】一堂(限4/22前購票者報名)。全部行程均由演員規劃並帶領,包含美麗肢體律動的再綻放、情歌首席小生歌喉集訓班、絕對輕鬆的按摩抒壓,及一定high翻天的烤肉K歌歡樂party等。 更多詳盡資料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果陀劇場《回家》5/1、2 @ 高雄

當全世界因為金融海嘯的衝擊,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秩序,『家』,成了我們最後的避風港。每個人心理都有對「家」的記憶,那是蘊育我們成長的地方,無論你離開了多久、多遠,「家」總是緊緊的牽繫著我們。
果陀劇場舞台劇【回家】,描述的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故事時空背景移轉至當代台灣,意圖呈現台灣於二十一世紀初期經濟恐慌、社會崩盤、舊日價值解體,現實認定出現裂痕等問題,人們被不可抗拒的體制或意識形態暴力壓迫,該如何面對他們的難處得到救贖。
【回家】透過台灣一個中下階層小家庭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現出現代人無法表達自我和相互溝通的困境,當劇中人物一味迷戀過去的風華,處於回憶和幻想之中而無法跨越向前,那種逃避現實的生活狀態,將慢慢將他們吞噬。
透過戲劇的演繹,我們期待觀眾能被潛伏在角色內心深處的情感觸動,認知人性的墮落,當我們補捉到時代的動盪及社會的脈動,對那些墮落與背叛的行為,找出背後的動機,我們就能一步步地走出過往我們身處的那個紛亂的時代,尋找到新生的契機。
該「回家」了
不管是依戀或是疏離,這條無形的線一定會牢牢的牽動著你我的心
果陀劇場「回家」,一齣感動全球的溫暖好戲
5月1、2日高雄至德堂,讓離家出門的你找到「回家」的心情 (強調回家二字)
果陀劇場特別發起【全民齊挺!一張票,一份愛心】公益活動,期盼您能推薦這齣戲給您的親朋好友,只要他們買一張票,果陀就會免費邀請一位公益團體的弱勢學生,與大家一起進劇場溫暖看好戲。
果陀劇場舞台劇【回家】,描述的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故事時空背景移轉至當代台灣,意圖呈現台灣於二十一世紀初期經濟恐慌、社會崩盤、舊日價值解體,現實認定出現裂痕等問題,人們被不可抗拒的體制或意識形態暴力壓迫,該如何面對他們的難處得到救贖。
【回家】透過台灣一個中下階層小家庭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現出現代人無法表達自我和相互溝通的困境,當劇中人物一味迷戀過去的風華,處於回憶和幻想之中而無法跨越向前,那種逃避現實的生活狀態,將慢慢將他們吞噬。
透過戲劇的演繹,我們期待觀眾能被潛伏在角色內心深處的情感觸動,認知人性的墮落,當我們補捉到時代的動盪及社會的脈動,對那些墮落與背叛的行為,找出背後的動機,我們就能一步步地走出過往我們身處的那個紛亂的時代,尋找到新生的契機。
該「回家」了
不管是依戀或是疏離,這條無形的線一定會牢牢的牽動著你我的心
果陀劇場「回家」,一齣感動全球的溫暖好戲
5月1、2日高雄至德堂,讓離家出門的你找到「回家」的心情 (強調回家二字)
果陀劇場特別發起【全民齊挺!一張票,一份愛心】公益活動,期盼您能推薦這齣戲給您的親朋好友,只要他們買一張票,果陀就會免費邀請一位公益團體的弱勢學生,與大家一起進劇場溫暖看好戲。
演出時間:5/1(五) 19:30、5/2(六)19:30
演出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票價:500/800/1000/1200/1500/1800/2000
前往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