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可是夢嗎?

文/盧崇真(曾為高雄表演藝術行銷平台工作同仁,現為東海大學社會系講師)

離開高雄,好一陣子了。

不想去算,到底過了多久。最近,早晨眼睛睜開,又突然會想著:我在哪個城市裡?我與高雄的事情變化了許多,但每每在夢境與現實的交際,看到的太陽依然犀利,藍天依然生猛。那就是我思念中的高雄。想著我關心的高雄藝術工作朋友們,這一波經濟的大動盪,你們有沒有受到影響呢?(我明知道這問題等於沒問,大半的朋友應該會答:沒事,還活著!)想著我曾經在各種場合(書店裡的座談會、文化中心至德堂的出入口、還是小劇場裡的演後座談…)遭遇過的藝文同好們,高雄的藝術活動最近還熱絡嗎?其實我關心的是你的心還熱絡嗎?有沒有更多的感動和發現?

這次接到平台電子報(恐怕是)最後一次的邀稿,想想:我該寫什麼呢?我已經沒有能力對「高雄藝文環境」提供任何的觀察和體會,我已然脫離了高雄的在地網絡許久。我只能談我自己了。

現在的我,比較多的時間扮演著「社會學老師」的角色。這學期,我在社會系開授「藝術社會學」,相當熱門的一堂課,總共來了95個學生修課。以前在劇場或平台第一線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戲稱這種掌握很多學生的分數生殺大權的老師為:「藍鑽經理」(以直銷業的人脈資本層級來作比喻),不管是不是用課堂作業要求的方式,或是用個人魅力吸引大家進劇場看表演,這樣的老師就像一個大票倉,是各個表演團體必需要時常保持聯繫的對象。我在台中,開始教書的這三個學期以來,卻不曾有人來找過我呢!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要是水溫寒凍了呢?誰先知道?

身為一個行銷人員,老想著觀眾在哪裡?要如何把他們挖掘出來?在平台工作期間,我也曾好幾次,在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課室外徘徊,希望老師們「施捨」(當然是有點戲謔的用語)一個機會,讓我們將表演藝術的訊息,直接送達學生手中。其實以前遭受過不少老師的拒絕,也不難理解,「賣票」就等於一個商業行為在課堂裡發生,有時候我們也懷疑:藝術活動(不管是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何以是唯一在教室裡合法進行的商業行為?藝術活動就是這樣一個兼具營利和非營利性質和價值的社會產物。除了「藝術社會學」之外,我還另外教授通識的「公民素養」課程,這個學期,走在兩所大學校園裡面,迎面而來向我打招呼的學生,其實我不見得每位都認得出來。我常在想:我難道不是在將我過去人生經驗中有關藝術活動的熱切態度(在高雄表演藝術行銷平台中的工作理想性),轉化到每一個主題相關或者不相關的課堂之中嗎?不管我設定「公民素養」校外參訪的課程主題是「文化創意產業」,或者在「藝術社會學」課程上,安排一堂「藝術家會客室」,直接請到藝術家來和同學見面聊天說話。比較慶幸的是,每一個活動的安排,都不是(直接地)功能性和目的性(為了一個立即可見的票房評估需要),所以,我和學生及我們共同接觸到的那些專業工作者,才真正用敞開生命大門的方式,直接遭遇。說實話,這比從前的工作經驗,還要更舒服坦率一點。

在「藝術家會客室」那場活動裡,我請到金枝演社的藝術總監王榮裕到我課堂上來。二哥是多年的好友了。我看到他帶來了一份「金枝演社劇團」行政人員為他準備好的「官方說法」,還有PPT檔案呢!後來二哥看看我(猜我背後的心眼和動機),看看我安排的場子(在一個東海特有的老合院式活動空間裡),決定捨棄他的官方說法,就談他自己。「你為什麼變成藝術家?」,學生問。他給我的學生們的回答是:「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這句話聽來真模稜兩可,好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就只是一種夠堅持的生命情調而已,難道沒有更精確的價值內涵嗎?

學了「藝術管理」(各種專業知識)之後,我們老是迫不急待地要找出「know-how」,「核心價值」。現在我身為一個社會學的老師,我發現我不能一味地將生命經驗給知識工具化,因為在知識被生產成工具的樣子之前,我們至少要清楚認識到「社會事實」的真實面貌(誰能擁有認識生命真實的多元性和複雜性的能力呢?)。這種時候聽二哥這樣談他的生命,對我來說,有點自膩,卻又非常對味。他並不是因為知道他的生命方向,所以準確地使用了一種工具,開發了一種價值,結果他成功了。事實恰恰不可能是這樣,一切都只是為了要繼續下去,在與整個藝術環境的所有參與者,踩著「生存和獨特」原則的雙元舞步,一個藝術家必需要時時保持警醒,生存的事實恐難原則化成為知識的工具了。

這篇文章,我為什麼要下這個標題:可是夢嗎?

三、四年前,在高雄市奔波著表演藝術行銷平台的工作,對我來說,可是夢嗎?「夢」的意思是:與現實的分離?那些曾經的熱情已經過去,只在夢境裡才可能再度重訪?「夢」的意思是:尚未給與定義的過去?那些曾經的用心已經深埋,只在潛意識裡才可能找出意義?

如果是夢的話,我恐怕寧可將自己置身於夢境和現實的交界。我所關懷的事情當然持續保持熱中,因為那早已深植在我的生命基調裡,只是,我正漸漸轉換著關懷的眼光和方式。我所投身過並習得的所有能力(表演藝術行銷平台的所有活動規劃和舉辦能力),當然一再出現在我現在的工作之中,讓我有機會使自己變成永遠在思考「新型態學習路徑」的創造性教師。

不管誰又將要離開「高雄表演藝術行銷平台」的工作,或者,哪一天,「表演藝術行銷平台」這個專案計畫將從補助政策中完成階段性任務而落幕。不管藝術環境是否真有得到「實質可見」的改善。請相信我,那不是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