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台南文化中心的經營方向與定位


          三月號1510藝文意識小聚場,邀請了台南文化中心陳修程主任,陳主任原出身於戶政行政體系,非文化背景的他接管了文化中心的營運,雖是如此,本著相同為人「服務」的精神,塑造了一個不凡的文化場館。本月的講座內容他與我們分享,文化中心,應如何提供團隊一個高品質的藝術生長環境,並談談台南藝文人口的養成。

台南文化中心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台南文化中心在「百年劇場營運計畫場館總體檢」及「活化劇場營運計畫」皆獲得全台之冠,並且在今年文建會「一○一年度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補助」補助項目中,得到最高額的補助經費...在掌聲的背後,陳主任說:「壓力更大了,只能做的比從前更好。」
文化中心歷經了幾次的變革,也因著文建會對於場館整修的政策,館方得以獲得修建經費,而經費如何妥善的運用,文化中心又應該是什麼面貌呈現?藉此機會,館方站在多角度思量,檢視場館真正的需求,作一系列的階段性整修計畫。計畫內容包含了國際規格的劇院音響與燈光系統,讓藝文團隊得以無慮的將能量投注在藝術當中;場館周圍的美化,供民眾有美好的藝文生活體驗;專業級的小劇場打造,則是提供藝術孕育的溫床;而舒適與安全的觀賞表演空間,給予觀眾良好藝文經驗的保證。
硬體設備有了,那目標觀眾哪理找呢?許多團隊都面臨的問題,尤以非在地的表演團隊,行銷資源要投注在哪裡? 陳主任也說到,文化中心掌握著當地的行銷優勢,所以更需要協助團隊在行銷的資源供給,以團隊需求的觀點出發,作為團隊後盾。台南文化中心企圖以「品牌」打造一個與團隊為伍、與民眾共享的場館,亦希望顛覆以往冷峻的行政機關,成為優質的服務機構。

藝文生活的提倡 從扎根做起

南部的藝文觀眾在哪?觀眾要如何掌握?台南觀眾的口味在哪?陳主任在座談中與我們談到,南部的觀眾很難掌握,你也很難知道,他們的喜好是什麼?只能土法煉鋼的從基本做起。因此文化中心著手進行「藝術進區」、「校園文化列車」、「校園文化日」,將多元的藝文節目帶到偏鄉的在地劇場與學校,讓民眾與孩童們接觸不同類型的演出,藉此讓藝術的力量凝聚在各地。即使藝術本身就有南北差異,台南市還是積極引進優質的節目,並且把節目帶到不同的地方,希望照顧到更多的人。這樣一步一腳印的藝術推廣與扎根的行動,讓能量一點一點的擴散,藝術人口也慢慢的累積,讓台南漸漸充滿文化生命;票房賣座程度,肯定無法與台北相比,但就其票房成長曲線,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用力的增長。

跨越朝代更迭的鴻溝

台南文化中心在場館的活化與經營,有著卓越的表現也獲得肯定,然而,身為一個公部門單位,能否跨過那朝代更替的鴻溝?我們都很明白,一個好的制度誕生並不容易,但維持卻是個更艱難的考驗,對於如此的疑惑,陳主任的回應,制度要建立、改變可以很快,而風格的塑造,組織文化的建立,是一段經過時間的內化,因此在領導組織,給予部屬正確的觀念與態度,讓這種服務的精神得以延續。反思我們的文化政策,不見得是不夠好,有時是欠缺全面性,有時是沒了持續性,讓民眾或者團隊,時常是稍微搔到癢就停了,然藝術與文化卻是需要持續長時間的發展,觀看台南文化中心,對於藝術的持續灌溉,及以未來長期發展的思維在改造場館,才能建立穩扎穩打的未來;南部大型藝文場館陸續興建、完工,我們雖然興奮,但是更要思量的是如何建立穩當的藝文環境,讓藝術可以在好的條件下發展。

好的藝文環境,需要有優秀的藝術作品、以及藝術家伸展的舞台和出席觀賞演出的民眾;台南文化中心為一藝文場館,除了在館設的高品質要求,站在觀眾與團隊的角度去思考場館的需求,並且在藝文推廣與藝術教育無比用心,引進優質節目到各個城區,鼓勵在地團隊製作在地性、原創性的藝術創作,努力的成為一個優質的平台,成為市民與團隊真正的需要。藝術前景我們可以想像它有多美好,但必須讓每個環節都能到位,有賴於政府完善的政策、藝文團隊持續的努力與觀眾的支持,塑造一個健康、完善的環境,才得以讓藝術蓬勃的發展。

0 意見: